10年前,乔布斯是怎样发明iPhone的?

“这一天我期待了两年半。”

2007年1月9日,乔布斯掏出他的宝物(第一代iPhone)深情地说。

随后,一个新时代的大幕开启。

 

为什么要做iPhone?

从未涉足过通讯领域的苹果公司要做手机,并不是乔布斯一时的心血来潮。

 

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后,于2001年推出数字多媒体播放器iPod。到2015年,其年销量已达2000万台。苹果由此成为时尚科技的代名词。

 

 

但早在2004年,乔布斯就“总在担心有什么会让我们陷入困境”,并得出结论:“能抢我们饭碗的设备是手机。”

 

彼时,移动手机开始配备摄像头,数码相机市场出现萎缩。乔布斯推断,同样的剧情也可以在iPod上演,当手机中可以内置音乐播放器时,人们还需要iPod吗?

 

当时的手机市场已呈爆发趋势,2004年全球手机销量已超过6亿部。一旦担忧成真,iPod的毁灭将在一夜之间。但此时的乔布斯并不打算做手机,一方面,不同品牌的手机访问网络受到运营商的控制,乔布斯向来不喜欢受制于人;另一方面,他希望苹果继续保持专注。

 

综合考量的结果是,与当时风头正劲的摩托罗拉合作,在其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刀锋(RAZR)系列内置iPod,也就是摩托罗拉的ROKR音乐手机。

 

乔布斯是在ROKR发布会前才拿到产品,他被吓到了。

 

这款由摩托罗拉、苹果、无线运营商共同拼凑而成的手机,既没有延续两者原有的外形优势,成了“四不像”,也在音乐功能上存在局限,下载困难,且只能容纳100首歌曲。

 

 

乔布斯的第一反应是:“我们还能做什么来弥补?”

 

但一切都晚了,发布会上,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展示这款再也不想见到的产品。在他宣布这是“全世界第一部带iTunes的手机”时,他内心已决定:要让ROKR永远消失。

 

著名杂志《连线》也在封面上毫不掩饰地嘲讽ROKR:“你们管这叫未来的手机?”

 

这将乔布斯的愤怒推向了极点。一次会议上,乔氏风暴再次上演:“我受够了跟摩托罗拉这些愚蠢的公司打交道,我们自己来!”

 

他逐一审视同事们的手机,“它们都很烂,就像以前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一样。它们太复杂,有些功能没人能槁明白,包括通讯簿”;“简直就跟拜占庭一样混乱不堪”;“这完全就是‘脑残’设计”。

 

一番数落后,会议室里鸦雀无声。

 

不久,乔布斯的脸上流露出了兴奋,他意识到,自己的机会来了。

 

 

iPhone应该是什么样子?

尽管对与摩托罗拉合作的手机非常不满,但乔布斯和苹果团队对自己应该做怎样的手机,也一度是非常的迷茫。

 

唯有一点很明确,黑莓手机已经具备收发邮件的功能,乔布斯希望自己打造的手机除了打电话、听音乐,也能收发邮件。

 

这一思路下,他们出了两套方案:一,直接把广受欢迎的iPod做成手机,技术上也相对容易实现。二,让Mac电脑变形为微型的触摸型(多点触控)、可打电话的平板电脑。

 

事实上,在此之前,苹果就开始研发多点触控式平板电脑,即后来的iPad,并略见成果。但由于手机被提上了日程,平板电脑项目被暂缓了。

 

两套方案面前,所有人都清楚,无论采用哪套方案,付出的艰辛都将非同寻常。尤其是触摸型,从内部结构到外部设计、呈现,每一个零部件、每一个部位、所有软、硬件都是极大的挑战。

 

苹果作为上市公司,能否适时推出新产品直接影响股价波动。在乔布斯看来,最后的期限是2007年1月,他们必须推出一项新产品。在其他研发让位的情况下,手机成了最后的赌注。

 

为节省时间,乔布斯将团队分成两组P1和P2,同时攻关。

 

6个月后,乔布斯开始做抉择了。P1团队研发的滚轮模型进展较快,但始终没有找到简单的拨号方式;P2团队多点触控方案完成率大概只有8%,但大家一致认为它更让人激动,也更有前景,最重要的是,它赢得了乔布斯的青睐。

 

讨论现场不同意见的交锋激烈。一位营销主管强烈主张配备物理键盘,理由是士气正盛的黑莓、诺基亚都有物理键盘,并称选择触控方案是“在做出错误的决定!”

 

但谁都知道,一旦乔布斯做出了决定,上帝也难改变。

 

乔布斯认为,物理键盘占用屏幕空间,而且不如触摸屏键盘灵活。“如果我们能用软件把键盘放在屏幕上,那你想想,我们能在这个基础上作多少创新?”

 

 

随后,苹果团队开始向乔布斯要求努力。

 

当最终产品完成时,乔布斯手里的手机已经是,想拨号,可以调出数字键盘;想写文字,调出的是打字键盘。一切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,简洁而流畅。

 

为做到这一点,苹果付出了巨大代价。

 

到2006年,苹果已设计开发出了三款不同版本的iPhone,此后又开发出6款功能完整的原型机,每一款都各具特色,每一次变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,背后是浩瀚的复杂工程。

 

乔布斯曾要求把Mac电脑中运行的OS X系统修改后放进iPhone,这意味要将OS X变成原来的1/10大小,需要重写几百万的代码,还要模拟芯片速度和电池耗电情况,因为真正的手机芯片彼时还没出现。且这套系统只是为使用鼠标而设计,在触摸屏上使用还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。

 

团队中有人因为长期全情投入而家庭解体,有人因精疲力竭而选择离开。项目的主管之一Tony Fadell说:“我原本已经习惯了一个项目有各种未知因素,但iPhone项目堪比人类首次登陆月球,有太多太多的新状况出现,连我都觉得难以置信。”

 

 

完美的细节

乔布斯最被津津乐道的是追求极致,这既缘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,也因为在他看来,重复与别人一样的事情毫无价值。有人说“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”,乔布斯的信念却是,“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”。

 

在决定让iPhone重新定义手机那一刻,乔布斯就已下定决心:要让它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众不同、领先于时代。

 

他曾花了半年时间协助完善屏幕显示,多数情况下是按照他的意图进行的一次次头脑风暴。

 

例如:手机放在口袋里不小心碰到会播放音乐或拨号,解决方案里有一种是开关切换,但乔布斯很讨厌这个动作。他觉得手指轻轻划过的动作更优雅。于是,屏幕上的滑块应运而生。

 

 

普通智能手机通话时,如果脸部碰到了屏幕会触动某些功能,iPhone则让传感器作出准确判断,不会把脸或耳朵误认为手指。

 

这些参与的过程让乔布斯感受到乐趣,“这是我所拥有过最复杂的乐趣。”

 

这些乐趣建立在工程师们的痛苦之上,尤其当乔布斯突然叫停推倒重来的时候。

 

那是外部设计进行了9个月后的一个早晨,乔布斯跟主管说:“我昨晚一夜没睡,因为我意识到我就是不喜欢这个设计。”

 

他说的设计是指将玻璃屏幕嵌入铝合金外壳,这让整个设备看起来过于男性化。

 

他明白,一旦修改,内部的电路板、天线和处理器等一系列硬件都要改动,换作其他公司,做了这么久可能都已经发货了。

 

所以这次他有些歉疚:“伙计们,在过去9个月,你们为了这个设计拼死拼活,恨不得杀了自己,但是我们要改掉它。我们要没日没夜没有周末地工作,如果你们愿意,我现在就给你们发几把枪,把我们全干掉。

 

出乎他意料的是,团队成员并没有迟疑,同意修改。乔布斯觉得:“这是我在苹果最值得骄傲的时刻之一。”

 

新的设计出来,手机正面的金刚玻璃一直延伸到边缘,与不锈钢斜边紧密连接,简约大气,“让人忍不住想要触摸”。

 

 

iPhone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薄,因为乔布斯的审美中,薄即是美。但这要以电池固定不能更换为代价。

 

这一点乔布斯也并不介意,他刚好不希望有人乱动设备的内部,就像苹果早期的电脑产品一样,于是索性把整个手机封得死死,哪怕修理店也不可以轻易打开。

 

因为不能换电池,也没有物理键盘,在iPhone推出的早期,曾被嘲讽为 “世界上最愚蠢的手机”。

 

但乔布斯知道,人们会需要什么。“简单比复杂更难,你必须付出巨大艰辛,化繁为简。”

 

 

“动动脑子,你能做到”

“动动脑子,你能做到”,这是乔布斯的口头禅。

 

这句话对苹果的员工充满着魔力。每当遇到他们认为的不可能,乔布斯就会抛出这句话。结果往往是,“我们真的做到了,是那么不可思议!”

 

乔布斯曾抱怨Mac电脑开机启动时间太长,希望缩短10秒钟。工程师本能地解释种种不可能,但这被乔布斯打断了:“如果能救人一命,你愿意想办法吗?”

 

对方不再强硬,“或许可以。”

 

乔布斯接着说,“如果有500万人使用Mac电脑,而每天开机都要多用10秒,加起来每年就要浪费大约3亿分钟,这相当于至少100个人的终身寿命。”

 

工程师大吃一惊。

 

几周过后,Mac电脑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。

 

 

员工们将乔布斯的这种能力称为“现实扭曲力场”。在iPhone诞生的过程中,这种能力不仅在内部被频频运用,百试不爽,还被乔布斯用到了供应商身上。

 

为让心目中的iPhone更有品质、更优雅,乔布斯决定把普通手机的塑料屏幕变成玻璃,但当时没有这样的玻璃生产商。

 

乔布斯决定去培养一个,目标最终落在了纽约的康宁公司,20世纪60年代康宁就曾研发出一种非常结实的“金刚玻璃”,但因没有市场而停产。

 

乔布斯担心他们的玻璃不够好,于是向康宁CEO威克斯解释他想要的玻璃应该如何制成。

 

对方被逗乐了,“你能闭嘴吗,让我来给你讲讲科学好吗?”

 

在更专业的威克斯面前,乔布斯打消了疑虑,但却提出一个天大的难题:希望对方在6个月内生产尽可能多的金刚玻璃。

 

“我们没有这个能力,我们的工厂现在都不生产这种玻璃。”威克斯直接否定了他的要求。

 

乔布斯很平静地回答:“别害怕。”

 

威克斯很无语。没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工厂,乔布斯提出的难题不是靠“别害怕”就能克服的。

 

但任凭威克斯如何解释,乔布斯都在拒绝,而且使出了他的“现实扭曲力场”。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威克斯说:“行的,你们能做到,动动脑子,你们能做到的。”

 

不到6个月,康宁做到了。

 

他们把一家生产液晶显示器的工厂一夜间改头换面,全面生产金刚玻璃,并把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集中到该项目上,“我们成功了”。

 

iPhone推出后,乔布斯发来信息表达感谢:“如果没有你,我们做不到。”

 

但康宁更感谢乔布斯:“我们生产出了从未制造过的玻璃。乔布斯和苹果让我们更优秀,我们所有人都对自己的产品非常狂热。”

 

 

提心吊胆的发布会

乔布斯决定在2007年1月推出iPhone,但直到发布会前几天,他用来现场演示的原型机还不能正常工作。

 

因为有很多东西没有完成,100台iPhone每台的质量都不统一,有的系统存在大量bug;有的屏幕和塑料边缘有明显的缝隙;有的屏幕有划痕。

 

更大的麻烦是,他计划当年6月上市,但产品线都还没建立。

 

所有参与人员的压力都达到了顶点,工程师们则又迎来一场噩梦。

 

最后5天的数百次排练中,几乎每次都出差错,要么系统在播放歌曲或视频时中途崩溃,要么不能接通电话、不能联网,或者系统直接宕了机。

 

每到此时,乔布斯都会直接开骂:“你他妈毁了我的公司”,“如果我们失败了,你要负全责。”

 

工程师们只能默默地全力解决问题。

 

当时iPhone的Wi-Fi软件很不稳定,工程师们只好在台下藏好Wi-Fi信号发射设备,以缩短信号传输距离。

 

为了确保信号强度,他们甚至让合作运营商带来一个便携式手机信号塔,并经乔布斯的同意,在iPhone里预设一个程序,让iPhone屏幕始终显示满格信号。

 

但是,这些都没能解决最大的问题:内存容量仅有128MB,当同时处理的任务超过一定数量,系统常常会提示内存不足,一些演示程序也会失灵或被迫重启。

 

直到最后一天的排练,这种情况依然在出现。

 

最后,团队研究出“黄金通道”,也就是按照特定的方式和顺序操作,以让iPhone看起来很正常。同时,他们还为乔布斯在舞台上准备了多台机子,轮流使用。

 

1月9日,乔布斯从容地走上台,告诉世界,iPhone来了。

 


弹指十年过去,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已经离开世界,但他还在鼓舞和影响着无数人:

“你的时间有限,不要被教条所限活在别人的观念里”。

来源:华商韬略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