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的典故-武夷岩茶

武夷山素有“奇秀甲东南”之誉,自古以来武夷山之所以蜚声中外,除碧水丹山、风光奇秀外,更在于其之奇茶-武夷岩茶之韵。
武夷岩茶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、达官显贵、帝王将相所珍爱的奇茗。宋代文豪范仲淹诗云:“年春自动南来,建溪先暖冰微开,西边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自古栽。” 苏东坡赞武夷岩茶的诗中写道:“戏作小诗君勿笑,从来佳茗似佳人。”苏东坡把武夷岩茶比作绝代佳人,确是生花妙笔。武夷岩茶之所以闻名天下,声誉日隆,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独处岩骨花香之胜地,品饮时有妙不可言的“岩韵”。
武夷岩茶之“岩韵”
什么是岩韵,初品着感到玄妙莫测,不好琢磨,高明的茶师把武夷岩茶的“岩韵”归纳总结为“香、清、甘、活”四个字。
香:武夷茶的香包括真香、兰香、清香、纯香、表里如一, 曰纯香;不生不熟,曰清香;火候停均,曰兰香;雨前神具,曰真香,这四种香绝妙地融合在一起,使得茶香清纯辛锐,幽雅文气香高持久。
清:指的是汤色清澈艳亮,茶味清纯顺口,回甘清甜持久,茶香清纯无杂,没有任何异味,香而不清是武夷岩茶种的凡品。
甘:指茶汤鲜醇可口、滋味醇厚,回味甘夷。香而不甘的茶为“苦茗”。
活:指的是品饮武夷岩茶时特有的心灵感受,这种感受在“啜英咀华”时须从“舌本辩之”,并注意“厚韵”、“嘴底”、“杯底流香”等。
正因为武夷岩茶具有”清、香、甘、活”,妙不可言的“岩韵”,所以蜚声四海,誉满九州岛岛,林古往今来的茶人爱的如醉如痴。
清代才子袁枚在武夷赏茶一文中写道:“杯小如胡桃,壶小如香橼,每斟无一两,上口不刃遽咽,先嗅其香,再试其味,徐徐咀嚼而体贴之,果然清香扑鼻,舌有余甘。一杯之后,再试一二杯,令人释躁平矜、怡情悦性,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……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。”可见“徐徐咀嚼而体贴之”是感悟武夷岩茶之 “活”的不二法门。
武夷茶艺二十七道
武夷茶艺的程序有二十七道,合三九之道。二十七道茶艺如下:
恭请上座:客在上位,主人或侍茶者沏茶、把壶斟茶待客。
焚香静气:焚点檀香,造就幽静、平和的气氛。
丝竹和鸣:轻播古典民乐,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。
叶嘉酬宾:出示武夷岩茶让客人观赏。”叶嘉”即宋苏东坡用拟人笔法称呼武夷茶之名,意为茶叶嘉美。
活煮山泉:泡茶用山溪泉火为上,用活火煮到初沸为宜。
孟臣沐霖:即烫洗茶壶。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,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。
乌龙入宫: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。
悬壶高冲:把盛开水的长嘴壶提高冲水,高冲可使茶叶翻动。
春风拂面: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泡沫,使茶叶清新洁净。
重洗仙颜:用开水浇淋茶壶,既洗净壶外表,又提高壶温。”重洗仙颜”为武夷山一石刻。
若琛出浴:即烫洗茶杯。若琛为清初人,以善制茶杯而出名,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琛。
玉液回壶:即把已泡出的茶水倒出,又转倒入壶,使茶水更为均匀。
关公巡城:依次来回往各杯斟茶水。
韩信点兵:壶中茶水剩下少许时,则往各杯点斟茶水。
三龙护鼎:即用拇指、食指扶杯,中指顶杯,此法既稳当又雅观。
鉴赏三色:认真观看茶水在杯里的上中下的三种颜色。
喜闻幽香:即嗅闻岩茶的香味。
初品奇茗:观色、闻香后开始品茶味。
再斟兰芷:即斟第二道茶,”兰芷”泛指岩茶。宋范仲淹诗有”斗茶香兮薄兰芷”之句。
品啜甘露:细致地品尝岩茶,”甘露”指岩茶。
三斟石乳:即斟三道茶。”石乳”,元代岩茶之名。
领略岩韵:即慢慢地领悟岩茶的韵味
敬献茶点:奉上品茶之点心,一般以咸味为佳,因其不易掩盖茶味。
自斟漫饮:即任客人自斟自饮,尝用茶点,进一步领略情趣。
欣赏歌舞:茶歌舞大多取材于武夷茶民的活动。三五朋友品茶则吟诗唱和。
游龙戏水:选一条索紧致的干茶放入杯中,斟满茶水,恍若乌龙在戏水。
尽杯谢茶:起身喝尽杯中之茶,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。
武夷茶艺中便于表演的为18道:即焚香静气、叶嘉酬宾、活煮山泉、孟臣沐霖、乌龙入宫、悬壶高冲、春风拂面、重洗仙颜、若琛出浴、玉液回壶、关公巡城、韩信点兵、三龙护鼎、鉴赏三色、喜闻幽香、初品奇茗、游龙戏水、尽杯谢茶。
“武夷山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,更以茶之奇而奇。”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